Your cart is currently empty!
林惠賢註冊中醫師上電視節目|《晚吹-又要威又要戴頭盔》 ViuTV
相信一般而言,坊間大部份中醫文章都係教大家健康及食療,好少有機會睇到中醫師以貼地既角度做分享,今次正好可以讓醫師現身說法,讓大家知道中醫師的所見所聞以及有趣的經歴
今集節目因具有資訊性,醫師們更樂於分享,所以一次的訪問剪成了兩集播放。
YouTube預告
ViuTV 足本重溫(需要登入ViuTV):
晚吹 – 又要威 又要戴頭盔
幾位醫師都比較年輕啲,有冇試過畀病人Challenge?
試過有中年女士入到診室,就一直掃住手機話唔得呀!唔得呀!最後佢揀咗隔嚟個位較老既女醫師,其實喺佢係咁講「唔得呀」個時我都有陳述返,而家出嚟考試註冊嘅醫師都係大學畢業,經過嚴格嘅培訓,哩啲本身已經對醫師冇信心嘅,你幾有料都未必會醫好佢,隨緣而去最好。其實佢唔知我哋呢行有唔少係中途轉職,識得有個滿頭白髮嘅師弟,一考牌就喺老醫師直接令人感覺到「經驗豐富」(假像)。
你哋啲病人多數係為咗咩而睇中醫?(真係醫病?調理身體?美容減肥?)
多數睇你處於乜嘢診所,如果喺街邊診所多數係會睇病,感冒同埋痛症比較多。
如果診所本身市場係做幫助懷孕,就會睇婦科病比較多。
診所本身多講小朋友資訊,就睇兒科多。
好似我本身主力睇美容,就會瘦面、減肥、豐胸比較多,但往往喺呢一堆人當中都會搵到好多健康已經處於中下水平嘅人,只係西醫嘅報告未必發現到指數上有問題,而同時係因為哩啲問題,令到佢地面色唔好,膚質偏油,多暗瘡之類。
有冇遇過一啲病人係因為特別或者奇怪嘅原因嚟睇症?
一:診所有做唔同類型嘅宣傳,有試過一啲係話自己KOL介紹過嚟,想試吓KOL做過嘅嘢,純粹好奇
二:行過路過,喺隔離等緊位飲茶,見診所新開有位就過嚟睇吓
三:潛在病人,有時IG收到奇怪相片或文字描述,或打嚟診所問奇怪嘢。女醫師,或者男醫師都有機會被性騷擾,多數講完就冇咗影
成日聽人話要快醫好個病就睇西醫,調理先好睇中醫,你哋同唔同意?
非常之唔同意,不過理解大眾嘅諗法,因為我哋自細都係喺西醫嘅環境之下教育出嚟,冇接觸過中醫嘅,本身就冇中醫可以快醫病嘅概念,自然一病個腦唔會諗到哩個選擇。
但其實中醫可以非常之快,舉個例子,就好似屋企有煙頭㷫着左張紙,你意識到就好快可以救熄佢。但到到張紙已經燒埋其他衫,咁大火先至意識到,就需要動用多啲嘅資源去救佢,而自己亦都未必識得救呢一場火。
喺感冒非常之初期,可能啲人已經感覺到自己有輕微喉嚨痛、口乾飲極水唔夠、輕微頭痛,其實呢個時候就係病向淺中醫嘅最佳時機,識得哩個時候戒口,食清少少,休息多啲,就已經唔會加重;但往往冇相關嘅經驗/中醫知識,就會覺得冇乜嘢,繼續飲凍嘢,食辣嘢,煎炸嘢,咁就等於火上加油,出現更多感冒症狀。
如果我自己已經出現比較多感冒嘅症狀,多數一兩包藥再配合乖乖地特登早啲休息都已經好快會好返。
有冇一啲中醫服務係比較新啲冇乜人知?
美容針灸、埋線、豐胸、小兒推拿。
前邊嘅美容服務,都係隨着大家嘅思想開放,工藝成熟,而得以發展,好似埋線咁,因為發明到可以溶解嘅蛋白線,而藉此技術將蛋白線放喺相關穴位或者皮下脂肪嘅位置,就可以達到長效刺激穴位、令到身體膠原蛋白增生等等嘅功能。呢啲新技術就正如iPhone橫空面世一樣,一旦出現就可以加以利用,成就更多治病嘅可能性。
小兒推拿唔係新,只係唔多人發展,而家陸續都有專做哩項嘅診所,畀小朋友一個唔食藥又輕輕鬆鬆去似去玩咁治病嘅機會。
中醫涉及好多範疇,其實係咪同西醫一樣有專科?例如針灸、正骨等等
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建議中醫分為內科、針灸、骨傷科。但往往病人都唔識得分自己應該睇邊科,亦都可能同西醫嘅成長思維習慣有關,所以反而診所講明返可以睇邊一啲科目,例如:婦科、皮膚科、兒科、腫瘤科、心臟科、中風科等等。
你收過最貴嘅症係幾錢同埋係做啲咩?
早期普通門診,上門針灸應診印象中收1000以上,實際唔太記得。
係去醫院做中風針灸,而其實上門出診最主要係時間成本,一般上門鍾意都唔會收得太平,有聽過同行接一班人約埋一次過睇症,例如係公司福利,或者老人院呢一類。
埋線減肥或者生髮,係用頂尖優質、溶解時間較長期有效嘅英國埋線,一針一線,用嘅線比較多,一般$5000以上,價格都係公司定。
減肥會埋係四肢比較多脂肪嘅位置,肚仔幫助收胃口、調脾胃祛濕嘅嘅穴位,生髮會埋對氣血有益嘅穴位之餘,亦會埋係頭皮。
有冇聽過同行有一啲離譜嘅劏客行為?
其實都睇客人覺得嗰個消費值唔值嗰個價錢,以前睇書見過一個道理,有條水喉塞咗,叫咗個水喉匠去整,佢帶咗架撐嚟,喺水管嗰度輕輕敲左一下,問題就已經解決左,收費$1000,咁客人就覺得好唔抵,咁容易嘅問題你收$1000?就叫佢寫返張單嚟睇,咁佢張單就寫返:
敲1下:$1
知道敲邊度:$999
所以如果係平嘅,病人睇極都唔好,咁其實平一平都冇用,而貴嘅亦可能有佢貴嘅道理。咁當然可以舉一反三,佢可以自己考慮讀一個六年嘅中醫課程,考中醫牌,以後免費幫自己醫病。
劏客有時未必係同行,可能係個別公司嘅sales部門,或者老闆指示,咁個老闆本身係咪中醫師唔知喇。
好多療程都會同病人有身體接觸,係咪女中醫會著數啲多人搵啲?
女中醫+年紀大係喺我經驗以來係最受歡迎嘅,但亦有見過有男醫師正直,有晒幫眼,就算女病人都會好放心。
一:普遍主動睇中醫以女性居多
二:講一啲月經尷尬嘢會比較放心
三:有啲女性比較敏感,或者可能因為過往嘅一啲經驗,所以唔想同男性有身體接觸,咁骨傷科中醫師就比較容易有相關案件投訴
有冇遇過啲特別深刻嘅事?(無理客人、尷尬情況etc.)
-有時會重複問病人嘅問題,或者把咗兩次脈。
-呀媽帶個女嚟睇病,阿媽自己答晒所有我問阿女嘅問題,而我攞唔到阿女嘅真實答案,有啲情況要駛開阿媽,去令個女女獨立去老實答我嘅問題,多數呢啲尷尬嘢係唔可以喺阿媽面前答:近來有冇性行為?哩類。因為女性診症同月經有關嘅基本上一定要排除懷孕嘅可能,但我知嗰個女女喺阿媽面前一定唔會答最真實嘅嘢,所以一定要搵方法駛走阿媽。
-夫婦一齊嚟,個男嘅好funny,太太係咁叫佢唔好阻著醫師做嘢,好似湊細路咁。
-有遇過就嚟想讀中醫嘅學生,一個係家長帶過嚟,鼓勵我叫佢努力讀書,探討下佢興趣去讀中醫;另外一個係當年DSE考生,咁佢最後係去咗內地讀中醫,計落應該差唔多畢業,我而家都有仲有同佢聯絡。
-有聽過其他診所遺忘咗客人,閂埋燈,變相流針嘅時間長咗好多。
中醫成日叫人戒口,唔食得煎炸嘢辣嘢生冷嘢,你哋自己平時又有冇戒口?
可以話有意識地戒口,亦都有意識地破戒。因為知道治病嘅方法,知道食每一樣嘢有機會引致嘅後果,所以食定唔食就係自己嘅選擇嚟。
正如頭先講燒着張紙嗰個道理一樣,我好早期已經發現個病源,咁每次未必係燒咗張紙喎,有機會係水管穿窿漏水咁細微,只要我意識到嗰個唔係一個健康嘅常態,咁我就會主動去戒口或者食返相應清熱、祛濕、潤燥等等嘅食物去救自己。
睇電視古裝劇成日話把個脈就可以知道好多身體狀況,係真定假?
把脈的確係可以知道好多身體嘅情況,本身我哋每一隻手指摸嘅位置係代表唔同嘅臟腑,而輕力中力同重力按落去,亦都感覺到唔同嘅脈象,所以摸脈的確係比到我哋唔少嘅資訊,例如我哋可以摸到脾胃係比較弱,其實就基本可以處方用藥,但實際上有一啲生活習慣就最好有溝通上去確認。
既然病人意識清醒,唔係好似中風患者個類失去語言能力嘅,我哋就可以由問診知道佢究竟係咪成日食凍嘢搞到脾胃咁寒,如果佢話自己已經戒晒凍嘢,點知再問出嚟原來一日食三四個生果,咁我哋就要再教育病人去糾正佢嘅生活習慣,令到佢得到一個全面嘅診治,亦希望佢可以得到長遠健康。
中醫本身係用四診去幫助我哋判斷一個疾病,把脈可能係一個比較有特徵性嘅中醫應用,正如西醫嘅聽診器一樣,經常會以呢個形態作為一個借代。
COVID遙距診症,都實證指出我哋未必需要把脈,都可以準確地處方用藥,實實際際哋醫好有COVID嘅人,有COVID後遺嘅人,所以唔好將中醫拘泥於把脈,而家有埋視像、影相,已經更加容易判斷到嗰個人嘅精神狀態、氣息。
而家嘅中醫有冇照x光或者化驗之類嘅服務?
有部份化驗所會同中醫診所合作,中醫寫單可以作為轉介,而的確我哋呢一行係有需要呢一類嘅服務去幫助我哋診斷更加準確,呢一類嘅服務對於我嚟講係比較中性,好似X-Ray等同影到一張相一樣,只係張相晒出嚟係影骨為主,做骨傷推拿嘅,有得清楚啲,診斷準確啲,用手法亦更準確。
有冇遇過啲病人會虛報自己嘅健康狀況?(e.g.懷孕/長期病患)會唔會影響你哋嘅判斷?
可能初出茅廬嗰陣時會有時忽略咗一啲問題,但而家基本上入到嚟都會問有冇任何食物有咩過敏,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,鼻敏感濕疹哮喘,有冇長食西藥或營養補充品,有冇做過手術等等,去保障自己,同知多少少病人身體大概。
頭先所講月經問題,尤其是遲咗嚟M,一定要排除有冇懷孕,如果有懷孕一般會避免用一啲活血化瘀嘅藥物,以免影響個胎。
都的確有人會虛報自己嘅健康狀況,尤其是想拎病假紙嘅,多數佢哋會講啲好唔合理嘅病徵,又或者自己講留口風,得知佢係呃假紙,一般都會客氣地請佢走。
如果第一次睇中醫,有冇要特別留意嘅事項?
一般第一次睇我哋診所嘅病人,我哋都會有個reminder,睇吓佢做咩項目,預計返佢相應嘅時間。
如果係溝通能力唔好,又或者係關乎生育嘅,我哋都歡迎一位家屬陪同出席,讓家人更了解病況,如有任何醫療報告,歡迎帶給醫生作參考。
有冇一啲線索可以知道個醫師係咪真材實料?或者遇到咩情況係代表個醫師係亂咁嚟?
首先一定要有中醫註冊編號或表列編號,確認咗你睇緊嘅係香港政府認可嘅中醫先,有陣時個醫生可能好好,但可能因為一啲溝通表達而令到病人失去信心,或者誤解中醫。
一般我比較唔認同開下下都開30幾40幾味藥,有見過寫處方嘅藥材舖醫師,自己寫嘅藥物重複咗都唔知。
又或者對任何病人,任何病種,任何病情永遠都用同一個處方,佢可能有用,但佢呢一種開藥嘅方法同我係大學學嘅嘅實在太過違背,我相信病情好輕嘅其實可以用好少味數及重量嘅藥。
有冇嘢想同同行或者病人講?
唔相信中醫嘅:可以自己驗證,或者去challenge到大學課程摺埋。
同行:一齊努力用實際例子宣揚中醫嘅好,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