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cart is currently empty!
《晴報訪問》二十四節氣·小暑|夏日食3種瓜消暑去水腫 中醫拆解小暑飲食宜忌+「冬瓜水鴨湯」消暑
原文請到以上連結
多謝《晴報》邀請,林醫師跟大家分享小暑的養生小技巧!
今日(7日)是二十四節氣的小暑時分,代表夏季已進入中期,此時氣溫逐漸升高,降雨增多,陽光充足,萬物生長茂盛。註冊中醫師林惠賢接受《晴報》訪問時指出,此時除了容易因高溫出現暑熱及心臟相關疾病外,亦可能會因生活習慣誘發受寒及脾胃不適等病症。
撰文:倪慧雯
隨著氣溫日漸高升,林醫師表示,不少人會因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,令身體調節體溫失效,誘發大量出汗、身熱、疲倦、口乾甚、頭暈頭痛、面紅等 「陽暑」,即俗稱中暑的症狀,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昏迷、全身痙攣,危及生命;除此之外,中醫認為「汗為心之液」,出汗太多容易令心臟出現心悸、胸翳、頭暈、面無血色、夢多等症狀。
香港街道悶熱翳焗,不少人出汗後亦會到商場涼冷氣,醫生引用明代醫家張景岳見解:「此以暑月受寒,故名陰暑」,指不少人為避暑貪涼,容易受寒,出現「陰暑」;飲食方面,很多人夏天愛飲凍飲、又喜歡吃刺身、雪糕等冰涼食物,容易令脾胃變弱;加上夏天食物容易變壞,易誘發胃痛、肚瀉等各種腸胃不適病症。
3大小暑飲食宜忌
林醫師表示,夏日大家尋求冰凍飲食作為消暑方法,但用錯方法恐會影響脾胃及臟腑受寒氣影響,影響健康。針對小暑多種錯誤飲食習慣,醫師分享以下3大宜忌:
- 避免生冷飲食:頻喝凍飲、吃生冷食物,會降低脾胃工作能力,長遠會導致使脾胃積寒,或寒氣對其他臟腑有所影響。醫師建議大家盡量拒飲凍飲,飲用時亦應叫少冰,頻率不宜過密。
- 以薄荷成分產品消暑:想消暑,醫生建議可食用含薄荷成分產品如薄荷茶、口香糖,能令人得到一時清涼快感。
- 根據體質挑選消暑食材:食用具有消暑功能的食材,尤其綠豆和西瓜時應多加注意,當中西瓜食用過多可致腹瀉,而且血糖病患者不宜食用;來經期間則不宜食用綠豆。
3大小暑養生食材

冬瓜:
性味:性涼,味甘淡
功效:清熱解暑、利水消腫,有助減肥
可以炒冬瓜、煲湯,或餐廳可以點冬瓜盅。

西瓜:
性味:性寒味甘
功效:清熱消暑、除煩止渴及利尿
很容易買到的生果,暑氣盛出現口渴、心煩、身熱的時候可以小量食用以解暑,注意:血糖病患者不宜,食用過多可致腹瀉。

苦瓜:
性味:性寒、味苦
功效:清暑解熱、解毒除煩、利尿
去茶餐廳常見的涼瓜排骨飯,超容易找到來解暑,很適合於地盤工作的人群。
冬瓜水鴨湯
林醫師推介以下一款養生湯水,有助於小暑時節消暑清熱,利水養陰。不過醫師亦提醒,假如患上感冒,則不宜飲用此湯水。
材料:水鴨(可買冰鮮) 1隻、冬瓜 1.5公斤、玉竹 30克、茨實 30克、陳皮 2角、生薑 3片、鹽 適量、水2.5 公升
做法:
1. 水鴨拔毛洗淨,切做適當大小,汆水後撈起,沖水洗淨備用;
2. 冬瓜切塊洗淨備用;
3. 玉竹、茨實、陳皮浸30至45分鐘;
4. 鍋中加入冷水,將所有材料放進煲,滾起後轉中火煲約2小時,最後加鹽調味即可。